2022-12-15 09:06 来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分享:
12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贵阳举行。研讨会上,12位我省社科界专家学者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观点、重大部署,围绕新征程中贵州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先后发言。本报今日推出研讨会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张云泓(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从精神文明层面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区别开来,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论断,以坚定历史自觉和高度历史主动精神,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类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件,关乎长远,做的是“人心”的工作,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先导和知识变革。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一起抓。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的过程,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理性地分析和研判,有力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和广阔舞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重视人口基数大、素质差异大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重视效率与公平、机会和结果的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重视人口与人心、铸魂与铸形、见物与见人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重视以人民为中心和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区别;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迫切需要重视中国文化与文明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和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共通性。
在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哲学社会科学新担当。要突出“特”字。要展示“学术中的贵州”“理论中的贵州”“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贵州”。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黄金十年”大踏步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吸收营养。要体现“实”字。开展针对性、应用性研究,要结合现实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紧紧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贵州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不断提高咨政建言的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化”字。善于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以及话语体系建设机制化,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立场、学术自觉和学术底气。
付乐欣(黔东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从“村ba”看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夏天,黔东南台盘村“六月六”乡村篮球赛从白天打到黑夜,观众场场爆满,因氛围热烈而走红网络,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ba”。在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下,黔东南州顺势而为,将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半决赛安排在台盘村“网红”球场举行,同时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50多家新媒体平台大力支持,首次以网络 电视互动直播方式,对赛场内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直播报道,时长达70多个小时,助推“村ba”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全国100余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朝闻天下》《晚间新闻》《新闻1 1》等栏目报道总时长达120多分钟,全网浏览量达15亿 ,被央视新闻特别节目《二十大时光》称之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
十年发展成就,为“村ba”火爆出圈奠定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贵州“黄金十年”,1200人的台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360元提高到2021年的15600元,增长了3.58倍,村民小轿车拥有数更是从2012年的15辆增加到2022年的93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在的台盘,交通便捷,实现了十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坐高铁,5g网络全覆盖,家家户户都连通了“硬化路”。教育发展稳步提升,大学生人数从2012年的12人增加到2022年的62人。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今天的台盘,建成标准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实现了“家门口看病,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村ba”火爆出圈,在看似偶然的背后,实则必然。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才有“村ba”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坚持以文化人,为推进乡村振兴深度赋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台盘村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俗活动丰富多元。脱贫攻坚期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村ba”火爆出圈提供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和坚实的要素保障。在赛前赛中赛后,我们把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木鼓舞等民族文化元素引入赛事现场。通过文化赋能,成功让一场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变成一场场天然链接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受到广大网友盛赞,正能量拉满。这既是脱贫之后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诠释。
厚植群众根基,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近年来,黔东南通过组建“寨管委”,配备“寨管委”委员,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在农村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合约食堂”等农村基层事务中,乡风文明建设得到持续提升。“村ba”就是黔东南村民自治的一个缩影,从《台盘村篮球管理村规民约》的出台,到篮球赛事的自发组织,再到近300名村级志愿者全程参与赛事保障服务,让今年历时21天、总场数204场、观赛人次超400万的乡村篮球赛,场面始终火爆、秩序始终井然、氛围始终和谐,走出了一条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的创造者,让乡村成为农民的美丽家园。
强化品牌效应,为推进文旅融合提供支撑。借助“村ba”的热度,黔东南州通过文化杠杆,撬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赛事与民族传统节庆、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齐头并进,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2.6%,仅台盘乡就直接拉动餐饮等行业消费4000万元以上。这或许就是一条带领群众走出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之路。目前,州县两级按照“以赛助旅,以赛扶产”的总体思路,在加大软、硬件提升改造的基础上,通过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提升景区景点品质等方式延伸文旅产业链,推进“‘村ba’ ”的深度融合发展,让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群众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张绍东(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坚持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 促进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融为一体单独成章,进行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要有求贤若渴之心,敬才爱才之意。要有人才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人才的极度渴望。要以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人才,以礼贤下士的修养吸纳人才,以共谋发展的事业前景凝聚人才。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尽一切努力第一时间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着眼全局谋划重点引育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契合我省产业布局的人才。全流程做好人才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做好引进人才的“一站式”服务,了解人才需求,真心关注人才成长,真诚地为人才事业发展服务。
要有识才辨才之能,寻才觅才之道。识才辨才是引进一流人才的前提。要打破地域和学缘局限,杜绝圈子文化、近亲繁殖。坚持高标准,坚持能力和产出导向。坚持依靠专家,防止人才选拔评价行政化。要始终坚持“以才觅才,以才荐才,以才引才”。
要认真分析并熟悉国内外不同学科的人才分布和人才政策。充分发挥贵州人才“洼地效应”的后发优势和政策优势,重点关注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一流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的体制机制和多学科优势,重点从科学院系统引进一流人才。紧紧抓住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的窗口期,大力从国内顶尖高校引进青年博士后,从海外引进敏感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仔细分析各类人才的选拔办法和评价标准,精准发力,实现人才引进的新突破。要五湖四海招贤纳才,主动联系、主动服务。
要有用才重才之略,惜才容才之量。人才引进之后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要熟悉人才成长规律,要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全流程持续支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管理干部都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竭力为人才营造宽松的氛围,要鼓励尝试、允许失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原创。引导人才立足长远,潜心育人,专注学术。更要充分信任人才,倾力鼓励人才勇挑重担,大力激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引进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我省直接引进“国字号”人才有一定难度,可以考虑先输血,再造血,即以培育未来的“国字号”人才为目标设立“培育项目”,重点培育现有和新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纳入该“培育项目”的人才薪酬和职称单列,配套一定的启动经费。
在省级、国家级人才遴选中,指标分配向人才相对密集的高校倾斜。这样既有利于更多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一流人才主动投身贵州。
高校应实行更灵活的人事和薪酬体系。例如,允许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临时性高级职称岗位用于引进人才,其工资差额由省里配套。再如,适当放宽高校人均收入限制,改为限制人员收入总额。这样更有利于鼓励高校主动减员增效,主动在引进人才过程中重质而非重量。
黄勇(省社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路径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提质升级,确保实现工业倍增目标。二是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形成高水平城镇化发展格局。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奋力做强现代服务业功能,要着力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品牌提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创新转型升级这一核心动力。一是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二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盯重点领域,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三是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必须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主攻目标,超常规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一是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核心目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推动全域文化繁荣,努力实现全民精神富有。四是整体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引进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向贵州转移,增加就业岗位。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创建“一老一小”问题整体解决示范区,探索开展基本养老服务试点、长期照护险等试点。
以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为依托,把高水平内陆开放作为关键抓手。一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对贵州改革试点实施综合授权,赋予我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二是积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统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政策“软对接”,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三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大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加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美丽贵州”的显著标识。一是改善提升自然生态和环境系统质量,筑牢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经济,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绿色经济占比。三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等体制机制。四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漆思(贵州大学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增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主动和战略自觉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立足贵州实际,我们要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解决贵州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探索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与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格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立足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抓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对接,坚定不移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和“有为政府”作用相结合,增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以战略思维谋划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综合改革,瞄准制约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不断推出重大改革开放举措,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全力推进内外开放,统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政策“软对接”,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持续加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北部湾等地区的联系,扩大与东南亚、中亚、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是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来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主战略就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新型工业化实现内涵式集约发展,数字经济要壮大规模引领转型,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旅游大提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来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主定位就是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的“四区一高地”。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重视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建立和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积极发挥我省大数据优势赋能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协作机制,重点以战略规划、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标准规范、科研培训、应用管理、协作机制、平台建设为支撑创建教育数字化体系。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整合资源做强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好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超常规举措抓好人才“四大工程”,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